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产品新闻

宏电智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助力用能企业提升能耗管理精细化水平

发布日期:2021-11-03  【字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等有关工作要求,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推动完成“双控”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共同制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互联网与节能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

 

一、企业能耗监测痛点

1.用电数据采集效率极低

航空、钢铁、石油化工、煤矿等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的“百家”重点用能单位厂区面积大、配电房分布散、用电设备量大、种类繁杂难以集中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依靠人工巡视、维护和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数据不准确、上报不及时等情况。

2.电气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差

厂区配电房设备不间断运行,极易出现故障。传统的用电安全监管措施难以对短路、断路、漏电、欠压、过压、线温过高、水浸等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安全问题做到实时的态势感知和及时处理。此外,配电房内防火、防盗、温湿度等动环监控缺乏有效的技术监测手段,严重影响用电质量、用电安全和用电设备寿命。

3.缺乏精细化的用能数据分析

企业要实现有效节能,得先弄明白能耗分布,各建筑、支路、分项、部门、楼层等用能情况、用能统计、同比/环比分析、费用报表等精细化的数据分析形成客户的用能报告,以支撑客户制定科学的节能策略。

 

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情况,宏电通过对重点能耗企业进行深入的需求调研,结合多年深耕IOT行业的项目积累,融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企业所有能耗按不同层次、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可视化图表向管理人员或决策层直观展示各用能单位的能耗情况,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分析能耗高点、能耗极值以及不合理的用能习惯,为企业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

 

三、核心功能

1. 全景式的用能概况

监控中心的用电总览直观展示企业的能耗水平,,可通过点击进入不同区域,查看区域内的日、月、年的用电量和环比分析以及区域内的用能趋势曲线和尖、峰、平、谷的时段用电图,并支持能耗数据的大屏展示,增强企业节能环保意识。

2. 多层次的用能实时监控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展示出各建筑、支路、楼层、部门等多个不同维度的能耗数据包含用能概况、用能统计、用能分析、损耗分析以及费用报表等,帮助企业了解每个环节能耗情况和能源损耗分析。



3. 针对性的电能质量分析

系统可宏观监测企业整体能耗数据的同时,也兼顾企业电能质量检测,通过监测回路功率因素、谐波、三相电流/电压、极值电量等数据分析实现。

4. 用能设备全面管理

系统除了对重点的能耗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可监控各种网关设备、采集器的上线状态、以及变压器等设备档案,实现多种前端设备集中管理,动态显示各种设备数据信息,解决企业前端设备繁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


5. 自动生成科学用能报告

系统自动记录能耗数据,按区域、部门、楼层、时间等方式自动生成能耗报表并提供节能管理建议措施。能源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总的用能分析、分时电量分析、分时电费分析、能耗排名。并可根据上一年度、上一月度的能耗数据、产量数据,结合本年度、月度的能耗计划、单耗指标、产量技术等等,进行能耗预测,以便采取优化用能的时间和结构实现节能降耗。

6. 丰富的报警配置和提醒功能

系统具有丰富的报警功能,当能耗超过定额、能耗悬殊异常、设备异常、漏电、短路、过压、过流等异常时可通过系统弹窗、邮件和短信等方式发送报警通知,并提供面向安全和能耗异常的报警和日志的查询。

四、平台特点

1.灵活高效的定制化服务

平台功能完善,系统成熟,针对客户定制化需求可快速响应,大大节省开发时间。

2.丰富的可视化数据模型

宏电不断丰富各种可视化数据模型,帮助用户自由配置各种监控大屏,能源看板,并输出直观的能耗数据展示。

3.多种能源实时监测分析

通过宏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电、热能、油、煤、燃气等多种不同的能源进行监测管理,便于企业客观分析各类能源使用情况、用能强度分析以及用能质量分析,为用户进一步节能改造或设备升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4.方便快捷的部署方式

平台支持Docker容器化部署,简化不同环境配置差异,提升开发效率,实现平台功能的快速移植。

5、开放的API接口服务

平台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服务,帮助企业将用能数据集成至企业MES、ERP等管理系统,避免企业重复投资,提高企业能源使用的信息化水平。